文/危昱萍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9月16日)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超过1.6万亿元的规模未来或将翻倍。
近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全国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忠民透露,目前国家正在讨论和拟议将未上市国有资产部分划拨至社保基金,总量预计将有几万亿。
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这意味着存量国有资本也将参与偿还历史欠账,划拨到社保基金的国有资产规模将从现有的千亿元级别扩至万亿元级别,而为未来社保缺口准备的储备金也将远超当前1.6万亿元规模。
不过,这仅是正在讨论中的方案,划归比例等细节问题尚未有定论,记者采访的多名学者对此也意见不一。
非上市国资划拨空间巨大
一个好消息是,将来非上市国有资产也可能部分划拨至社保基金。专家指出,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才是根本解决所有国有企业的历史欠债问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上市国企数量有限,已经实施过大规模减持或转持。非上市国企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偿还历史欠账,且数量多规模大,真正划转的话对社保基金来说贡献非常大。
不过,在划转对象上各方意见不一。董登新认为,上市国企是公众公司,将其和央企的部分资产充实全国社保基金更科学。而非上市的地方国企资产划转给地方更好操作,易于管理,未来地方出现支付压力时可化解支付危机,不过需多在监管上下功夫。
股权划拨与预算管理双路径
在划转方式上目前主要有两种:以山东和辽宁为代表的股权划拨;以上海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再划转进入社保基金。
早在2015年,山东就分两次把省管企业30%的国有资本划转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划转国有资本共计180.65亿元。今年新成立的省管一级国有全资企业鲁粮集团,理事会就持有其30%的国有出资。去年辽宁将省交投集团等7家企业20%的股权划归辽宁省社保基金理事会。
这种股权划拨的方法在有些学者看来,在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房连泉就对股权的估值、变现等表示担忧,国有资产若出现坏账拖累社保基金等都是现实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议启动社保基金缺口精算
将没有上市的庞大国有资产划拨到社保基金,需要对划拨比例等形成准确和可操作的方案,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基于社保基金可持续的的缺口测算。
社保基金是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支出,国资划拨比例需要通过社保缺口来倒推,但是这一指标目前尚未有官方数据,机构、学者计算的数据则来自于不同的概念、口径和标准。
其中,对于养老保险缺口的测算最多,且“缺口”这一概念被混用为养老金缺口、隐性负债及转轨成本三个概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崔开昌等人预测,上海将从2018年开始出现养老金缺口,到2030年养老金缺口将超过3000亿元,建议届时国有资本划转比例不低于4.7%。
因此,文宗瑜建议启动社保基金缺口精算,搞清楚未来五年、十年及以后全国和各省的社保缺口有多大,没有这个工作,国资划转也不得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