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现代传播研究所
  • Back To Homepage
    网站首页
  • INTRODUCTION
    机构简介
  • Cultural Diffusion
    文化传播
  • Canal Activities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Cultural Brigade Complex
    文旅综合体建设
  • Reform Exploration
    改革探索
  • International View
    国际广角
  • Construction
    城乡建设
  • Regional Development
    区域发展
  • Livelihood Society
    民生社会
  • Research Findings
    研究成果

推荐文章

  • 我们出行的美好,终将死于滴滴的垄断与贪婪
  • 根治乱停车,看日本“车库法”如何一步步实..
  • 英国人面临住不起房的危机
  • 数字革命将来可导致海量失业和大规模两极分..
  • 北大教授:我们终将与雾霾同归于尽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民生社会
民生社会

我们出行的美好,终将死于滴滴的垄断与贪婪

文/无风君

(无风起浪微信2017年01月22日)

人们总是喜欢在年终岁末回忆,那过去的一年有哪些美好的往事。有了大数据的记录,我们人生的轨迹也就有了可以量化与可视的曲线。

滴滴出行刚刚推出了“你的2016专属出行轨迹”。无风君只有可怜的三单。正如这两天越来越多的人吐槽一样,滴滴出行正在被我们所抛弃。

本来出生是为了解决“打车难”、“打车贵”的滴滴出行,终于慢慢变成了连他自己也讨厌的模样。

小年夜,当人们忍受着城市的拥堵,弃车选择滴滴时,却无人应答,你只好在叫车的界面上不断加价,在寒风中看着计价器的数字如割肉般地跳动。

这样的用户体验,从帝都到魔都,从济南到青岛,朋友圈里都在吐槽。我的朋友圈里甚至有人附上了一张夸张的截图,在济南的省立医院叫车,济南已无车可用,应答者是300公里以外的烟台专车。

就这样,魔幻现实主义让我们的出行变得不再美好。

滴滴打车的面目越加可憎,打车越来越难,打车也越来越贵。而从司机端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在诟病,也在逃离。没有了补贴,从人性与贪婪的角度上,司机越来越倾向于接有加价的单子,或者是有小费的单子;而乘客则对加价小心试探,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双方的贪婪导致了大量时间的浪费,也让基于共享经济和出行容易的梦想,变得死气沉沉。

我们以前喜欢的滴滴可不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的滴滴,叫车是秒接,费用有补贴,司机服务也体贴,没有出租车的拒载,也没有出租车司机无休无止的对讲机聊天。但现在呢,滴滴变成了另一种出租车,挑客变成了加价接单,拒载变成了平台后面的拒接,就连出租车司机对讲机呼朋唤友的不良习气,也传染给了滴滴司机。

让滴滴变得丑陋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各地日益从严的网约车新政的政策因素,也有滴滴想要成为独角兽的盈利冲动,它需要赚取更多的剪刀差价,每一单它从司机手中要截留20%以上的调度佣金,而这个比例,甚至超出了部分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骆驼祥子的悲剧,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杜绝。

因此,滴滴打车里的活跃司机数量开始下降,部分司机开始转向黑车或其他网约车公司,网约车市场的供应开始不足。最终,滴滴在春节前的人员流动和用车的高峰期内被骂,其实是这种供求失衡关系的一次爆发。

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令滴滴丑陋的原因,则是没有了竞争对手。

滴滴与UBER合并之后,尽管UBER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运营,但其叫车规则与司机资源已经与滴滴打通,UBER已经无法对滴滴形成竞争和撼动。没有了竞争对手的滴滴,正在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租车调度平台,也是线上垄断性的最大出租车公司。它与线下的城市出租车的本质正越来越一致,他们正在形成出行市场的卖方,将乘客再次甩上任人宰割的境地。失去了竞争,补贴大战也就偃旗息鼓。

从规则上讲,UBER的叫车规则是系统派单,司机和用户均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系统派单的逻辑是方便出行,总是选择距离用户最近的车辆,即使是高峰期的加价系数,也是系统自动生成,用户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让习惯玩小聪明的国人几乎都没有多少的操作余地,双方基于彼此信任完成一次次美好的出行。可惜,UBER退出中国,而滴滴的规则则放大了人性的贪婪,司机与用户在加价规则上的进退,则帮助滴滴越来越远离“成为一个伟大的互联网公司”的梦想。

办小事靠朋友,成大事靠敌人。滴滴并购UBER,表面上一统了中国的网约车市场,但另一方面却让自己的前途变得黯淡。失去了竞争对手,垄断地位带来的高利润,让滴滴变得平庸。正如当年谷歌退出中国,百度在搜索领域一家独大的结果,就是他们纵容了莆田系,一再突破“不作恶”的底线。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揭示,人类所经历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生物科技革命,时代的所谓进步,无一不是在人性放大的贪婪与物欲所推动下完成的。互联网则是人性弱点的放大器,懒惰、虚荣、贪婪、傲慢、偏见、色欲等,都能在互联网产品中找到原罪。

今天我们表达对滴滴的失望,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但改变不了隐藏在人性内心深处的丑陋。出租车行业就这样成为改革里的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还把网约车拉进了粪坑。

垄断与贪婪终会掐死一个自甘平庸的公司,而我们则需要用脚,慢慢去改变这个时代潮水的方向。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8-02 16:55:14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信息消费是稳增长惠民生的新引擎  下一条:英国人面临住不起房的危机

山东大学现代传播研究所 版权所有 2008-2014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1  www.metinfo.cn